您的位置: 首页 >> 学术论文

缺失的忠诚

[ 信息发布:马融研究会 | 发布时间:2013-11-25 | 浏览:2295 ]


  公元前209年,两个在农田里劳作的青年农民,停下了手里的锄头,用锄柄拄着下颌,相互对视了一下,说出了这样的话:“苟富贵,毋相忘”。这是两个再普通不过的农人,他们就是在大泽乡揭竿而起,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反抗中央集权制秦国的农民起义领袖——陈胜、吴广。
  几乎就在同时,有一个楚国青年与叔父站在路边,看着秦始皇出巡时威风凛凛的车马仪仗,一句话脱口而出:“彼可取而代之”!语惊天下,叔父急忙掩住他的嘴,这个青年就是后来“力拔山兮功盖世”的西楚霸王项羽。
  时间又到了汉朝末年,汉室命脉已经日薄西山,摇摇欲坠,在秋季围猎中,一只山鹿从草丛跃起,汉献帝三射不中,曹操接过献帝手里的弓箭,拍马跃前,一箭中的,将士看到鹿身上的金鈚箭,以为是献帝射中,齐声欢呼,曹操骑马向前,遮在献帝的马前,接受庆贺,在旁边冷眼相看的刘备,识破了曹操预谋篡位的诡计,心里激发了起兵灭曹,光复汉室的志向。
  自古“英雄不问出身”,尽管背景不同,但这三个出身民间的草莽豪杰,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打天下,坐龙椅,改朝换代的声音。
  千万不要以为一个朝代推翻另一个朝代是一种社会进步,只要是农民起义就一定是正义的,其实有很多事实表明,这个观点不一定正确,经不起仔细地推敲。
  翻开厚重的历史,中国历代政权的交接,无一不是充满了刀光剑影,血雨腥风。“马前悬头颅,马后载妇女”,“十里无鸡鸣,百里无犬吠,生者百余一,念之断人肠”。项羽占据了秦都咸阳,不问青红皂白,一把大火足足烧了三个月,几代人含辛茹苦建立的繁华城市和积累的财富,被付之一炬,留下的只是劫后余生的悲惨。
  每次政权的更迭,中国大地都要遭受火与血的蹂躏,有时改朝换代并不是代表社会的进步,反而是社会的退步。比如元朝替换了宋朝,就是一个落后野蛮的游牧文化统治了先进文明的农耕文化。元朝的统治阶层,大量地屠杀和驱赶当地百姓,为了养马荒芜了大量的农田,生产力遭到了空前的破坏。统治者依靠的是血腥的残暴统治,从生产关系来看,尽管也是改朝换代,但并没有推动社会进步,就没有先进性可言。
  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个人野心的极度膨胀,对权利的无边追求,对“君临天下”的无限渴往,往往不顾覆车之鉴的惨痛教训,明明是走上了一条“飞蛾扑火”式的不归路,但是依然克制不住跃跃欲试的冲动,最后都成为历史的祭品。
  “治世之能臣与乱世之奸雄”,只有一步之遥,三国时的曹操就是这样的代表。他可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布衣白丁,曹操身出宦门,世代受汉室的俸禄,饱读诗书,雄才大略,是一个非常有本领的人。熹平三年,曹操担任洛阳尉,上任伊始便在门口两侧挂了十余根五色棒,申明禁令,凡有犯禁者,不畏强暴,一律棒杀,有外戚弟子夜行违禁,被曹操下令乱棒打死,从此后,京都的治安大为好转。
  官渡之战,曹操出奇制胜,以少胜多,大败兵多将广的北方军阀袁绍。但曹操亦是一个薄恩寡义不忠不孝的枭雄,他借恢复汉室的名义诏令天下后,不是出于忠心扶持汉室,知恩图报,不负天下百姓厚望,从而消弭战争,扬名青史。反而倒行逆施,“挟天子而令诸侯”,自己做起了皇帝梦,又将国家推入了群雄逐鹿,战乱不已的深渊。
  曹操死后的公元220年,曹操的儿子曹丕终于撕掉了脸上的遮羞布,在洛阳称帝,废掉汉室建立了魏国,轰轰烈烈四百年的大汉王朝寿终正寝,划上了结束的句号。
  “螳螂扑蝉,黄雀在后”,历史的轮回,出奇的相似。公元265年,洛阳郊外又上演了同样的一幕悲剧。司马炎下令曹魏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曹奂“禅让”,建立了西晋。这时距离曹丕夺位只过了46年。
  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都这样短命?为什么屡屡发生篡位夺权的“下克上”现象?为什么总是走不出“其勃也兴,其亡也忽”的怪圈,到底答案在哪里呢?汉代的马融在所著的《忠经》里给出了回答。
  出现朝代更换,天下大乱的时代,必然是朝纲混乱,宠用佞臣小人,“君德不足”的时代。例如秦始皇征服六国得天下后,不顾百姓死活,严刑峻法,大兴土木,广征徭役,为自己的私欲享受,修三百里长的阿房宫,把四川山上的树木都砍光了。
  他的儿子秦二世胡亥更是残暴无良,重用宦官赵高,指鹿为马,封锢言路,杀害忠贤,所以才有了陈胜、吴广的起义,秦朝二世而亡。
  实际上长治久安的治国良策,马融在《忠经》里说得很明白,“人莫不欲安,君子顺而安之。莫不欲富,君子教而富之”。“笃之以仁义,以固其心,导之以礼乐,以和其气”。视百姓如儿女,百姓就会把你看做父母啊!
  再次就是犯上作乱,利用社会的动荡,不去辅佐朝廷,除暴安良,用忠孝拳拳之心,报家国涌泉之恩。而甘做遗臭万年,千夫所指的乱臣贼子。极端个人主义的爆发,用天下百姓的牺牲做筹码,用民族的前途做赌注,以沉重的社会代价来实现自己的野心。
  由此看来,因为奢侈昏庸,“君德不足”而失天下,个人野心膨胀,杀人如麻,血流如注而夺天下,都是对国家民族的不忠不义,都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极大破坏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,就像烙烧饼似的翻来倒去,“你方唱罢我登场”,城市乡村屡屡被兵燹焚毁,几代人聚积的财富被掠夺,刚刚繁衍的人口遭屠杀,周而复始,“鬼打墙”似地折腾中华民族几千年。
  同时缺乏忠诚的民族就像一盘散沙,不团结,窝里斗,“一个人是龙,一群人是虫”,经常被人口较少,经济落后的北方游牧民族侵略。如历史上的“五胡乱中华”,后来的元朝、满清,更是传檄而定天下做了统治者,百姓都做了内耗的牺牲品。
  忠诚的缺失,无底线的尔虞我诈,没有诚信的行径,就是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原因,它始终像悬挂在民族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,像挥之不去的梦魇,始终破坏和阻碍着社会的发展和百姓的安宁。
  但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,也有许多恪守忠信,义薄云天的故事,如春秋时齐国贵族孟尝君,礼贤下士,使他们“出有车,食有鱼”诚信的对待他们。孟尝君死的时候,为他自杀殉节的义士就有百人。
  楚汉争霸的时候,齐王田横失败,汉高祖刘邦下诏书令他去长安,田横不堪其辱,在海边自刎,留守在海岛上的五百壮士随他自杀。“主辱臣死,国破士亡”,场面惨烈可想而知。这个海岛从此就叫田横岛。
  这种“士为知己者死”的忠义精神,漂洋过海在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国生根开花,继承光大,发展为日本国民的精神支柱——武士道文化。
  日本的武士道文化,追根探底也与日本的其它文化一样,深深地打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,也是在隋唐时期由来中国学习的遣唐使传递回去的。“武士道”的故乡其实发源于中国的春秋战国,“道”就是路,就是方向,就是信仰。古代哲人荀子就有, “吾从道,不从人”的思想,那就是信仰自己主张的文化。再说“士”,古代的士,本来是文武双修,直到后来文士和武士才分道扬镳,文士走向官僚和士大夫,武士走向崇尚节义尽忠,诚实守信,行侠仗义的奉公精神,溯本追源,武士(道)文化的源头发轫于中国。
  当然由于日本军国主义曾经发动过穷兵黩武的侵略战争,利用了武士文化,使中国人民遭受了极大的伤害,这是应该谴责的罪恶。但是日本从一个损失惨重的战败国很快的在战争废墟上站立起来,成为世界工业大国,就与他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,其中就包含着武士道文化。
  武士道文化的道德核心就是忠君、节义、廉孝、勇武、坚韧、忠诚、荣誉,这恰恰也与儒家文化的核心吻合。
  不过日本民族非常善于学习和消化外来文化,肯动脑筋,不是不分良莠的拿来主义,所以现在有人鼓吹一切西化是不对的。比如,日本向来学习中国文化,但也是有选择的去芜存菁,中国隋唐时的科举制就不学,女人裹小脚就不学,吸鸦片就不学,“以下克上”的乱世情结就没有。所以日本的天皇制度流传一千年,皇权超越一切,被作为忠诚的最高象征而神圣不可侵犯,不盲从,有选择的学习和效仿,正是这些原因,才保留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,有人说,隋唐文化在日本,明清文化在韩国,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。
  因为有了统一的信仰,尽管日本历代也有权利的更迭,各个时期出现了不同的执政者(幕府),但是不管是哪个幕府执政,都维护天皇至高的地位,忠诚于皇室。所以天皇家族“万世一系”,变化的只是执政者。“天下者是天皇的天下”,“百姓者是天皇的子民”,就避免了中国式的屠杀,中国式的焚城,所以日本国保留下来很多古代建筑,古代文物,甚至有些唐代的建筑竟然也保留下来了,由此可见,不顾百姓死活,犯上作乱,荼糜天下的改朝换代的确不是什么明智之举。
  大家心目中都有忠君的义务,所以日本人就特别的遵守纪律,上下有序,万众一心,精诚团结。在战争中,有的士兵因为干渴疲劳而倒地,甚至死亡。可是打开死亡士兵的水壶,里面满满的滴水未少,为什么宁可渴死累死不喝一滴水呢?因为军官命令不许喝水,而军官是天皇委任的,所以军官的命令代表天皇,士兵执行上级命令的力度可见一斑。
  这件事看起来好像很迂腐,在有些人看来更可笑,会说日本人“一根筋”,“猪脑袋”愚不可及,但仔细想想,就笑不起来了,轻浮笑声过后是沉重的思考。这是什么巨大的精神?这是忠于自己信仰的精神,这是什么力量在支持,这是“轻生死,重承诺”的力量在支持,回想一下前面提到孟尝君的门客,田横岛舍身赴义的五百壮士,不是一脉相承的吗?
  其实现在的社会就是需要这样“愚不可及”的“一根筋”,日本人就是凭着这样的忠诚精神,“不偷懒、不取巧、不走捷径”,亦步亦趋诚实守信的建设国家。所以东芝、三菱、松下、索尼就有第一流的机械电子产品,他们的房屋百年屹立,绝对没有“楼脆脆、楼倒倒”的现象,就是用这样“一根筋”的理念,一个缺乏自然资源和土地的岛国,昂首阔步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之列。
  反观现在的社会,诚实守信的古风荡然无存,人们都太聪明了,都心存“四两拨千斤”的投机想法,所以信仰挂在嘴上,难以付诸行动。为什么“今不如昔”呢?为什么忠诚难觅呢?学生能做到老师反而做不到呢?诚然中华民族文化有其光辉灿烂的一面,但也有极其阴暗糟粕的一面,像人们津津乐道的“田忌赛马”,鼓励破坏公平竞争,不遵守游戏规则,就不值得提倡,就是一个极坏的教唆。大家都知道东海龙王与兔子的故事,讲得是东海龙王得了急病,需要吃兔子的肝,虾兵蟹将在大海边抓来了路过的兔子,兔子对龙王说,自己的肝放在家里,于是就放它回去取,兔子一上岸,就一溜烟地跑掉了。
   这么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,一直被当做“灵活机智、聪明智慧”的范例在教育我们的后代,甚至视为民族智慧的象征。可是在日本就有截然相反的看法,他们认为故事告诉的是欺骗、谎言,是不诚实的表现,与武士文化的诚信相悖,是一个寓意很坏的故事!
  试想一下,在大事大非面前,在需要作出个人牺牲,甚至生命的关头,“聪明人”会不会有“灵活”、“聪明”、“兔子”的想法?会不会一溜烟的消失呢?这方面真得需要认真的反思。
  武士文化还推崇隐忍、坚韧,日本文学中经常可以看到“忍者”的艺术形象,这在日本有一个专有的名词——“叶隐”,就是指武士应该像树叶那样,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,或者不管取得了怎样的辉煌业绩,都要像大树上一片树叶,不求闻达,默默地奉献,从不居功自傲,从不哗众取宠,更不能有取而代之的僭越想法。“君可以不君,臣不可以不臣”,这不正是春秋时孔子“君君、臣臣、克己奉道”,思想在日本人心目中的折射?
  日本武士的坚韧是出名的,心里都有那么一股恪尽职守,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。四十年代的战争时期,有一个普通士兵奉命被派往一个孤岛上执行任务,撤退时忘了通知,直到六十年代,才偶然被发现。当人们用高音喇叭喊话,抛洒传单,告诉他战争早已经结束,可以出来了,但那个士兵仍然躲藏在密林里拒绝投降。人们想了很多办法,都无济于事,幸好当年的长官还在,被请到了那里,他亲口下达了任务结束的命令。在众目睽睽下,一个面黄肌瘦,衣衫褴褛,行走踉跄的士兵,手握军刀,从密林中走出来,仍然不忘向昔日的长官敬礼,这时距离战争结束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。
  我们对人不对事,这个故事从精神层面上分析非常感人,义无反顾,忠诚坚韧,艰苦卓绝的精神,在那个士兵身上演绎的熠熠生辉,这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,也是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。日本国战后的复兴并非一帆风顺,唾手可得,而是百废待兴,困难重重,全民族都咬紧牙关,任劳任怨,不计得失,闷头苦干,全体国民发扬光大了“士兵”忠于职守,不辱使命的奉献精神,在千疮百孔,劫后余生的废墟上再造了一个崭新的日本国。
  “临渊羡鱼,不如退而结网”,羡慕别人不如提升自己,要认识到最可怕不是贫穷、不是困难、不是灾祸,而是缺乏信仰,没有信仰才是最大的危机。有彩虹就有风雨,有顺境就有逆境,大到国家小到企业,都要未雨绸缪,锤炼和造就一支对国家,对企业赤胆忠心,荣辱与共,生死相托,敬业守职的队伍。
  耻辱文化也是武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的源头就是中国文化长河中的“廉耻”文化,“士可杀不可辱”,“三军可以夺帅,匹夫不可夺志”,荣誉、责任、担当、敬畏,构成了日本耻辱文化的核心。
  日本有一条贯穿全国的高铁线路,日本人骄傲的称为“新干线”,安全快捷,技术先进,再加上日本人认真负责的管理,据说四十七年中只撞死了一头熊,实现了全线安全运行零死亡的记录,全体员工的努力工作,管理上的严密细致可谓独步全球。
  但百密一疏,2011年就是这样一条引以为傲的新干线在北海道的隧道发生了故障,引起一片指责之声。说实在的,新干线在国内四通八达,风驰电掣,东京的上野车站平均几分钟就有一趟列车出发,每时每刻都会有几百上千辆列车在高速奔驰,出一点纰漏总是难免的。作为铁路总裁的中岛先生真是没有太多的责任。但是中岛还是写下遗书,向国民道歉,承担了全部责任,最后以自杀向国人谢罪,这件事竟然没有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,国民普遍的看法是中岛应该这样做的。这不是冷酷无情,这不是没有人性,这是一种责任,是一种担当,更是一种“舍身奉道”的勇气,耻辱文化在日本人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地位,由此可见一斑。
  即便是自裁谢罪,也要实行一种庄严肃穆的仪式,事先都经过深思熟虑,绝不是意气行事的莽撞行为,逃避责任的一死了之。在这之前要沐浴更衣,然后盘腿跪地长思,以生命为付出,检讨自己的过失或错误,怀着自责和内疚的心情,挥刀刺向自己的腹部。诡异的是这个血淋淋的过程,竟然邀请挚友在场,监督和帮助完成本人的心愿,而且认为时间越长越痛苦越好,只有这样的剖腹才能深刻的表现赎罪和忏悔的勇气和决心。
 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,日本人不是星外来客,也有血有肉,有七情六欲,也非常珍视和爱护自己的生命。他们这样的做法是把羞耻文化发展到极致,有担当、重责任、存敬畏、知廉耻、集体和个人荣誉高于一切,以决死的信念来完成灵魂的救赎,那是怎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忠诚啊!
  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”,人们不是可以从日本国保留的隋唐遗风中反刍和借鉴什么东西呢?
  时光荏苒,沧海桑田,中国作为忠诚道德的故乡,却难有百年的平静。回望五千年的历程,犯上作乱的逆臣贼子一直在绑架全体人民,一次又一次改朝换代带来的是血雨腥风,带来的是巨大的破坏。这个巨大的代价民族难以承受。
  难道这就是民族的宿命,难道是一个百年轮回的怪圈?回答是否定的。中华民族历史上不乏岳飞、文天祥式的英雄人物,不乏危难时刻勇担道义的仁人志士,凡是忠诚、忠信、忠义的旗帜被高高举起,国家和民族就兴旺发达,凡是被野心家踩在脚下,总会降临新一轮的磨难。展望未来,民族复兴的道路任重而道远,重铸缺失的忠诚,必然成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坚强基石,没有丝毫疑问,实现伟大的中国梦,忠诚——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