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野史、杂记中记载【玄学成而归,融叹曰:“诗书礼乐,皆已东矣! ”潜欲杀玄,玄知而窃去。融推式以算玄,玄当在土木上,躬骑马袭之。玄入一桥下,俯伏柱上。融踟蹰桥侧,曰:“土木之间,此则当矣,有水非也。”从此而归,玄用免焉。】上面这段话的意思是说,因马融害怕高业弟子郑玄的声望超过自己,而在郑玄离开后“躬骑袭之”去追杀郑玄。我们在搜集、查阅了大量史料之后,为了还历史以真实,还马融以清白,现对此事予以考证澄清:
第一、马融作为东汉时期独一无二的通籍大儒,出身显赫,聪慧过人。在言行举止方面又不拘儒者之节,特立独行。因此,难免被当时的保守派视为另类,而遭受偏见。加之后来郑玄创立了“郑学”,信奉仰慕者颇多,为了恭维郑玄的伟大、光辉形象,从而对马融进行刻意的诋毁。
第二、马融的族祖是伏波将军马援,族姑是明德马皇后。马融从小就受到了良好家风的熏陶,养成了优秀的品德。所有与马融有关的正史、列传记载,马融为人坦荡、性格直率,与张衡、许慎、窦章、崔瑗等名士君子交好。追杀弟子的行为与马融的为人和品性格格不入。再加之,马融当时设帐讲学、广纳生徒,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的学说广为传播,发扬光大。《郑玄列传》记载,郑玄学成辞归,马融感慨万分曰:“康成此去,吾道东矣”,意思就是说郑玄可以把他的学说在关东传播开了。这是做老师的欣慰之辞,何来嫉恨之说。
第三、《酒谱》引《郑玄别传》记载,“马季长以英儒著名,玄往从参考异同,时与卢子干相善。在门下七年,以母老归养。玄饯之,会三百余人皆离席奉觞。度玄所饮三百余杯,而温克之容,终日无怠。”从以上语句中可以看出马融的良好修养和对郑玄的厚爱。当时郑玄只是一介清贫书生,根本无钱筹办酒宴。马融在郑玄辞归之时出于对得意弟子的赏识和厚爱,召集众弟子三百余人为郑玄举办饯行酒宴。这更加有力的证明了马融和郑玄之间,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。而且受马融的影响,卢植、郑玄和他的弟子刘备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要好。《三国演义》曹操攻徐州一章记载,刘备请求老师郑玄给袁绍写信,让袁绍保卫徐州和他一起对付曹操......(刘备的另一老师卢植也曾在袁绍创军初期在其帐下做过军师,此时已过世)。
第四、史料记载,南朝梁刘孝标在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那段故事末尾注曰:“马融,海内大儒,被服仁义;郑玄名列门人,亲传其业,何猜忌而行鸩毒乎?委巷之言,贼夫人之子。”看来古人就有对这荒谬邪说进行质疑和声讨,为一代宗师马融而忿忿不平。
第五、史书记载,马融生于汉章帝建初四年,即公元79年,郑玄生于汉顺帝永建二年即公元127年,马融长郑玄48岁。据《戒子书》记载,郑玄“年过四十,乃归供养”,即郑玄离开马融的时候,马融已经88岁。又据《郑玄别传》记载,郑玄在马融“门下七年”。由此上推,郑玄入关师事马融的时间当在延熹三年即公元160年,而郑玄东归的时间当在延熹九年即公元166年,而马融卒于此年,终年88岁。若说一个88岁行动迟缓不便的老儒能“躬骑袭之”,还有力气骑着马去追杀人,实在令人难以相信。由此可以得出定论:关于马融追杀郑玄一事纯属随意杜撰、瞎编乱造的无稽之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