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者圣人以天下之耳目为视听,天下之心为心,端旒而自化,居成而不有,斯可谓致理也已矣。王者思于至理,其远乎哉! 无为而天下自清;不疑而天下自信;不私而天下自公。贱珍则人去贪,彻侈则人从俭,用实则人不伪,崇让则人不争。故得人心和平,天下淳质。乐其生,保其寿,优游圣德,以为自然之至也。《诗》云: “不识不知,顺帝之则。”
译文:古时候的圣德明君以天下所有人的所见所闻,作为自己的闻知,利用天下所有人所想到的,作为自己所想到的;只要君王端正好自己的行为,大家各行其事,国家就能得到治理。即使取得成就,也不归功于自己,如此可谓天下大治了。君王思考的治国方略,就会涉及得极深极广。若能如此,不用施行刑罚,以德政感化民众,天下自然而然变得清净太平;不怀疑,天下之人就变得诚信; 没有私心,天下百姓自然就公正无欺。不贪恋珍贵的东西,人们心中的贪念就会去掉;改掉奢侈的习惯,世人就会变得节俭;崇尚诚实,人们就不会作假。推崇忍让,人与人之间就不会发生争斗。所以说,只要人心平和,天下所有的人就能淳厚、质朴。人们喜欢自己的生活,自然就能健康长寿,悠闲自得地沐浴在圣明厚德中,好像一切自然而然。《诗经》上说:“不知不觉中,自然而然顺从上天的规律。”
本章讲解:
广至理的意思是怎样实行治理天下的最好办法。什么才是治理天下的最好方法呢?马融在《忠经》里说:“古者圣人以天下耳目为视听,天下之心为心,端旒而自化,居成而不有,斯可谓至理也已矣。”
古代圣贤以天下百姓看到的、听到的作为治理国家的根据。以天下百姓所想做为自己治国施政的出发点。如果能做到这样,连帽子上悬挂的玉珠都不要晃动,国家就得到治理。就是这样也不能居功自傲,持有了这种心态,天下就可以大治。
周朝是一个连续统治了八百年的朝代,时间之长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,那么周朝的统治者怎么理解百姓的诉求和生活呢?古代人是非常聪明的,在通信和交通都不发达的周代,他们是通过采集民歌来感知社会的缺失。在周朝的每一个朝代,都专门设置采诗官,专门到民间收集当地的民歌、民谣,整理后上达朝廷,这些被文字记录下来的民歌就是《诗经》。所以说我们不能单纯地认为《诗经》只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,更应该看作是当时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。
《诗经》反映社会和百姓生活的部分,主要集中在《国风》,它记录了各个诸侯国的民风,反映的范围是很全面的,下面我们就摘选其中的一点相关内容,来了解周朝天子从中到底能知道什么。
《魏风·伐檀》
坎坎伐檀兮,置之河之干兮,河水清且涟漪。
不稼不穑,胡取禾三百廛兮?
不狩不猎,胡瞻尔庭有县獾兮?
彼君子兮,不素食兮!
咚咚咚的砍木声,把伐倒的树木放到河岸上,河水多么清澈漩着浪花。
不播种,不收割,为什么有三百捆庄稼堆在房檐下?
不捕捉,不打猎,为什么看见院子里悬挂着猪獾?
贵族主人啊,从来都是(不)白吃的!
《魏风·硕鼠》
硕鼠硕鼠,无食我黍!三岁贯汝,莫肯为顾?
逝将去汝,适彼乐土。乐土乐土,爰得我所!
大田鼠、大田鼠,不要吃我的谷黍!照顾你很长时间了,为什么不替我想想呢?
赶快离开你,去寻觅生活的乐土。生活的乐土,生活的乐土,哪里才是我追求的乐土!
《豳风·七月》
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,一之日觱发,二日之栗烈,无衣无褐,何以卒岁?
七月火星出现在天空,九月妇女开始准备棉衣。风声一天天的呼啸,天气一天天的凛冽,没有御寒的衣服,怎么度过今年寒冷的冬天?
当然《诗经》还有许多反映爱情、收获、四季、婚庆、喜筵的作品,表现了周朝百姓的实际生活状况。从上面摘录的部分诗句,我们可以看到百姓对生活的诉求、向往和艰辛。例如贵族不种不收,庭院里堆满了奴隶收获的粮食,不去狩猎,院子里悬挂着猎物。用田鼠比喻贵族阶级对百姓的盘剥和百姓的反抗心理。以季节的变化,沉痛的控诉“无衣无褐”的穷苦生活。表达了对残暴、贪婪,饱食终日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恨,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所以今天看到的《诗经》,在当时是朝廷了解天下百姓生活的一个渠道,是古者圣人视听的耳目,督促贤明的君王闻过则改,避免社会矛盾进一步的激化,这也是周代之所以统治天下八百年的重要原因之一。这个传统陆陆续续的延续到汉代,现在能看到的汉代的《乐府》,就是周朝《诗经》的遗音。
上书贴壁
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,他在位期间,国家从连年的战乱中走出,民力和国力得到了空前发展,出现了被后世广为称赞的贞观之治。粮食堆在官仓里都变质,不用的钱币放在那里连串钱的绳子都腐朽。这都与他“以天下耳目为视听,以天下之心为心。”的执政理念是分不开的。
为了了解天下大事和民间的反映,避免自己遗忘疏忽,每天下朝以后,就让人把大臣的奏折和收集来的意见写在纸条上,贴在自己进出经过的墙壁上,方便他出入时观看,时间长了,墙壁上贴满了帖子,这就是有名的“上书贴壁。”
古往今来,历史上贤明的君王采取的办法都是一样的,自己不怀疑别人,就建立起信任,自己不谋私立,天下就自公,轻富贵,百姓则去贪婪,杜奢侈,百姓则向勤俭,提倡诚信就减少虚伪,崇尚礼让就没有紛争。长期推行这些圣德,淳厚的风气就会自然而至。
《诗经》上说:“不认识就不知道啊!应该顺从自然之法则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