惟臣以天子之命, 出于四方以观风。听不可以不聪,视不可以不明。聪则审于事,明则辩于理。理辨则忠,事审则分。君子去其私,正其色。不害理以伤物,不惮势以举任。惟善是与,惟恶是除。以之而陟则有成,以之而出则无怨。夫如是,则天子敬职,万邦以宁。《诗》云:“载驰载驱,周爰谘诹。”
译文:作为大臣按照天子的命令,查访全国各地了解民风世情。听觉要敏捷,观察了解要清楚。善听才能分清事由,眼光敏锐才能明辨事理。事理辨别清楚,才能显示出忠心,事情审查明白才能分清是非好坏。君子做事应大公无私、公正处事,坚持真理不怕得罪人,更不会因为畏惧权势而举荐那些没有能力的人担任官职。只要是好的、善的就要宣扬,并举荐任用;只要是坏的、差的就予以根除。依据这样的原则提拔任用官员,他们就一定会做出成绩来;依据这样的原则罢黜官员,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怨恨。如果一切都这样行事的话,就履行了天子所赋予的职责,整个天下就会安宁了。《诗经》上说:“乘着车子经常走动,广泛听取民间的意见。”
本章讲解:
大臣按照君王的命令,查访全国各地,了解百姓的民风世情,“听不可以不聪,视不可以不明。”就是说在听百姓陈述时,一定要注意倾听,在视察百姓生活时,一定要注意观看,注意听就能分清事由,注意看才能明辨道理,掌握了准确的事实,做出了正确的处理,下情上达,上情下达,不辜负君王的使命,才能显现其忠道之心。
观风就是下基层了解情况,说到底就是能不能秉公办事,敢不敢说真话,说实话,如果满口假话、虚话,对上阿谀奉承,拍马溜须,对下欺压蛮横,罔顾民意,怎么会有忠道之心呢?
“月晕而风,础润而雨。” 意思是说月亮周围出现了晕圈,第二天就会刮风,如果房子基础的石块潮湿,第二天就会下雨。“惟善察者见微知著”,只有善于观察的人才能知道其中的奥秘。一个国家发展的好坏,都是有先兆的,都是从细微的地方发生变化,能早反应变化先兆的就是百姓的议论。
同样一个团体发展的好坏,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公司的一线员工,“春江水暖鸭先知”一个团队的管理到不到位,领导者能不能大公无私,以身作则,制度合不合理,有没有缺陷和漏洞,员工都会有口碑,什么是口碑?口碑就是员工的评价。
一个对团队忠诚的管理者,不应该讳疾忌医,搞唯我独尊的“一言堂” ,更不要怕别人说自己的不是,自己工作中的缺点,应该虚怀若谷,善于鼓励员工提意见,大胆让人家说话,天不会塌。更应该认真听取不同意见,勇于改正错误和不足,“兼听则明偏听则暗”,这就是“观风”者应采取的正确态度,反之采取“防民之口”的办法,到头来等待的只有失败。
观风要有好的大环境,让忠诚于团队的员工有一个讲实话、讲真话的场所,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如果闭塞言路,打击报复,员工不能畅所欲言,采取三缄其口,那么就与西周时周厉王的做法不远了。
《国语·周语》·《召公谏厉王弭谤》
西周时侯的周厉王荒淫无道,使得国内民不聊生,怨声载道,百姓背后议论纷纷。召公听到后告诉他,百姓生活困苦不堪,议论的声音很多啊!周厉王听了并没有从善如流,反躬自问,改正自己的错误,反而很生气,派人去大街小巷监视议论的人,把他们抓起来杀掉,从此后再听不到百姓的怨声,大家见面时互相用目光来表达对周厉王的不满。
周厉王自以为得计,很高兴地对召公说:“采取这个办法,百姓再也不敢对我说三道四了。”召公说:“你用的是堵的错误办法,堵塞百姓之口,甚至超过了对待大江大河。洪水来到的时候,不采用疏导的方法,而是采用壅堵的方法,没有不伤人的,治理国家也是同样的道理啊!百姓心里有怨言,嘴上说出来,怎么可以采取视而不见,充耳不闻的态度呢?这样下去是很危险的。”
周厉王不听,于是国内的百姓肚子里都憋满了怨气,不敢提意见。三年过去了,政局越来越混乱,百姓再也不能忍受,于是就推翻了周厉王的统治,把他流放到一个叫彘的地方。
正如前所述,“观风”的含义就是替君王观察民风世情,搜集意见,秉公办事。其实在工作中,上至领导下至员工都应该主动地做一名观风者。应该在团队中大力倡导这种精神,员工不以自己地位低下而噤声,上级不因自己是领导而霸道,都要出于公心,下级畅所欲言,上级闻过则喜,有了这样和谐的环境,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。
“观风”不是指见风使舵,左右逢源,没有原则,投机取巧。而是凡是正确的事情就义无反顾的支持参与(惟善是与),凡是错误的事情就责无旁贷的批评反对(惟恶是除),有了这样的心态,大家都能守职敬业,事业就会顺利的发展。
《诗经》上说:“乘着车子经常走动,广泛听取民间的意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