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者立武,以威四方,安万人也。淳德布洽戎夷,稟命统军之帅。仁以怀之,义以厉之,礼以训之,信以行之,赏以劝之,刑以严之,行此六者,谓之有利。故得师,尽其心,竭其力,致其命。是以攻之则克,守之则固,武备之道也。《诗》云:“赳赳武夫,公侯干城。”
译文:君王建立强大的军队武装,目的在于威慑四方,使天下百姓安居。用敦厚的德行广施仁政感化周边的少数民族,是受命驾驭军队的将帅所要做的。对于军人,要把仁爱放心里,要把大义讲严厉,要把礼仪训练好,要用诚信去做事,要用奖赏去鼓励,要用刑法去惩罚。按这六项原则去做,是非常见效的,所以建立起好的军队,可以使军士们忠心不二,努力效命。在这种状况下,军队一旦向敌人发起进攻,就能取得胜利,用来防御,也能坚固不摧。这就是建立军队的忠道所在。《诗经》上说:“武士英姿雄赳赳,公侯护国好屏障。”
本章讲解:
君王建立军队,为的是用武力镇守四方,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有一个祥和的生活环境。但是古代先哲们的思想充满了智慧的闪光,很早就提出了宣武不如崇文(德),比如在四川成都的武侯祠就有一幅门楹:“能攻心则反侧自消,自古知兵非好战。不审势即宽严皆误,后来治蜀要深思。”由此要提到三国时,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。
孟获是西南少数民族的首领,起兵反抗蜀国,诸葛亮带兵深入不毛之地征讨,用计谋七次活捉孟获。被俘后孟获大喊不服,诸葛亮就放他回去再战。就这样反复擒纵了七次,孟获终于心悦诚服的认输,自此保证了蜀国的西南边陲几十年相安无事,免除兵患。
“知兵非好战,攻心反自消”可见一味的穷兵黩武,使用蛮力,取得的胜利是暂时的,权宜一时,也不会长久。攻城掠地不如攻心降人,怎样才能兵不血刃而屈人之兵?唯一的方法就是攻心——从心理上征服对手。“淳德布洽戎夷” ,诸葛亮成功运用的谋略与马融在《忠经》里的主张,百年之后竟然在时空上不谋而合啊!
军队是最有组织性和纪律性的团队,受命统领军队(团体)的首领(管理者)应该如何统帅自己的麾下,使之锻炼成为一支来之能战,战之能胜的队伍呢?马融在《忠经》里认为必须做到六个方面,曰:“仁以怀之,义以厉之,礼以训之,信以行之,赏以劝之,刑以严之” ,就是用仁爱之心去关怀,用忠义之心去激励,用礼仪之心去教化,用诚信之心去对待,赏罚分明,不偏不倚,有了这些,全军将士效力,上下同心,进攻时攻无不克,防守时固如泰山,才能成为横扫千军,无敌天下的钢铁队伍。
中国古代有很多爱兵如子的事例,如南宋时的抗金名将韩世忠,他就说过对待士兵要像对待婴儿那样呵护,士兵就可以共患难,对待士兵要像儿子那样关心,士兵就可以同生死。但是如果对士兵厚待却不堪使用,溺爱却不听指挥,违法却不能惩处,那就好比娇宠惯坏的孩子,是不可以上阵作战的。
汉武帝时的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匈奴,打了胜仗之后,消息传到长安,汉武帝非常高兴,赏赐他一坛美酒,霍去病就把酒倾倒在一条溪水中,与出征的将士共饮,从此河西走廊的那个地方就叫酒泉。
同是汉武帝时代的将军李广也是为将清廉,爱兵如子,屡建战功的一代良将。他把皇帝对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,带兵上阵时与将士同吃同住,做了四十年俸禄两千石的将军,却家无余财,始终不谈购置家产的事情,因此深得将士的爱戴。他凡事都能做到身先士卒,在遇到断水断粮的困难时刻,士兵不饮水他不近水,士兵不得食他不近食,他一生征战无数,多次身陷险境,都能克敌制胜,所向披靡,使剽悍的匈奴闻之丧胆,被称为飞将军。
战争是血与火的碰撞,在冷酷无情的战场上要让士兵感到团队的温暖,集体的力量,上级的关爱,做到“战场无情人有情” 。有了这些将士们就能信心百倍,就有无限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念,就会像马融在《忠经》里说的“尽其心、竭其力、致其命。”
同样的道理,军队离不开战士,企业也离不开自己的员工,每一位尽职敬业的员工,都是企业宝贵的财富。人们经常把商场比喻为“没有硝烟的战场”员工就是士兵,各级管理人员就是领兵作战的将帅,要想将士效力,就要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,去体现团队的温暖、力量、诚信和关爱。企业的每一次发展,都饱含着全体员工的汗水和智慧,都是依靠上下同心协力,忘我拼搏实现的。
作为一支军队(团队)的统帅,仅仅满足于运筹帷幄是远远不行的,谋略再好再严密还是要依靠战士们在战场上真枪实刀,舍生忘死,冲锋陷阵去实现。俗话说:“养兵千日,用兵一时。”这里说的“养兵”可不是信马由缰,疏于管理,满足于吃饱穿暖,任由部下(下级)游乐嬉戏的意思,用那样错误的方法,养出来的只能是一群乌合之众,又有什么用呢?真正的做法是在工作中严格要求,在生活中热心关怀,在感情上忠信以待,建立同舟共济,团队目标与个人利益休戚与共,双赢共进的思想,只有这样员工才具有团队的归属感、集体的荣誉感、个人的成就感,整个团队才有强大的凝聚力、生命力、战斗力,那样就建立起了一支千锤百炼,勇往直前,“上山能打虎,下海敢擒龙。”所向披靡,战无不胜的员工队伍。